是什么导致了孩子心理扭曲
一种解释是“教育失职说”。因为没有被教育好,所以青少年不清楚暴力是多么不好的行为,或者明知不好却偏要“学坏”。挨板子的,有时是学校教育,有时是家庭教育。家长们在控诉,学校不好好教育孩子。老师们在辩解,家长没有履行好责任。控辩双方的陈词一摆上台面,我们就能清晰地看出,两方面的原因恐怕都有,二者之间更没有良性地沟通与合作。
另一种解释,是“防线失守说”。道德失守,社会上充斥着的一些负能量,侵蚀着青少年的心灵。而舆论失守,有的媒体对问题少年和“坏孩子”过于宽容,总拿未成年当理由来进行无过错辩护。所以,形不成警示和震慑作用。
毋庸讳言,开车时的路怒,地铁里的推搡,任何队伍中的插队者,中国式过马路……更不用提那些动辄以拳脚解决问题的方式,这些成年人的行为何以能对孩子成功地说教?
如果在家里,家长不只关心成绩;在学校,老师不只盯着考试和升学;在社区,邻里氛围相互信任、和睦友爱;在网络上,少一点暴力渲染;在日常生活中,成年人少一些粗暴极端;在初犯轻错后,通过强制性的社区服务和心理干预等方式,孩子在得到惩戒的同时获得帮助和正面激励;在铸成大错后,不论是谁都必须承担法律责任、付出相应的代价……如果这些情境成真,青少年暴力事件一定会显著地减少。
教育重心的调整、社工队伍的培育、传媒产品的分级、心理干预的常态化、行为矫正的强制化等一系列措施,也需要同步推进。尽管任重道远,但我们决不能以此为借口慢吞吞地拖延哪怕一分钟,因为那耽误掉的不仅是时间,更是我们孩子的成长和我们国家的未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