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一项“女儿劳动奖惩细则”引起了娃爸娃妈们的“围观”。在人民网根据这个“细则”所做的一项调查中,共2000余名家长参与调查,结果显示,七成家长持反对态度,认为这样会让孩子变得唯利是图。
该细则中对生活习惯、考试成绩、日常劳动、为人处事均规定了相应的奖惩金额。其中还包括早晨起床未主动喝水扣1元”、“爸妈、爷奶……身体不舒服主动关心奖2元,有具体关心行动再奖2元,没关心扣3元。”……
调查显示,21.5%的家长认为使用金钱激励孩子会扭曲孩子的价值观;21.5%的家长认为制定细则的家长忽略了孩子的情感教育,会让亲情变成金钱关系;有11.76%的家长认为,细则很好,能有效的激励孩子约束不良行为;11.8%的家长认为,金钱奖励可取,零花钱通过行动获得可行。
针对“关心家人奖励两元”这一细则,网友“彭水明”认为,“把中国几千年的敬老爱幼变成了金钱交易,看似立竿见影效果很好,实是杀鸡取卵、急功近利,让孩子丧失了亲情的真谛,特别是孩子的三观还没有形成之前更不可取,加速了孩子金钱为上、为钱而干的不良思想的形成。”
网友“肖大斌”也认为,孩子的培养更需要一种文化自觉和责任意识的树立,古人以忠孝立国,并非全无可取之处;家长也要考虑尊重一下孩子自己的独立意识,孩子们虽小,但他们也是一个个具有思想的个体,不能把我们的一些东西强加给他们。
新航道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长陈采霞则认为,用金钱约束和培养孩子是很多家长都使用过的方法,这种办法本身无所谓好与坏,主要看家长怎样把握分寸,孩子怎样配合。家长分寸掌握不好可能弄巧成拙,孩子不配合可能适得其反。陈采霞根据自己的育儿经验补充道,“就我个人而言,我不会用这种方式教育孩子,至少不会把这种方式作为唯一或者主要的教育手段,因为教育孩子的方法不仅很多,而且因人而异,家长的言传身教和以身作则显然效果更好。家长做事勤勤恳恳,孩子学习上往往积极主动,家长勤俭节约,孩子生活中不会大手大脚。孩子对金钱的理解和反应往往折射出家长的水平,如果家长做一套要求孩子又是一套,孩子身上产生出来的可能就是负能量而不是正能量,过分看重金钱或者做事斤斤计较就成了金钱教育法带来的危害。”